收藏 手机导航 学校注册 个人注册 登录

首页> 教育要闻> 详情

田学军: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作者: 敏试教师帮 发布时间: 2019-05-10 15:19:01 浏览: 99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2018年教师节,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这是党中央召开的继1985年、1994 年、1999年、2010年之后改革开放以来第五次、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大会举旗定向、开创未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地位作用作出了全新判断,首次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时隔半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9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办、国办印发了《教育现代化五年实施方案2018—2022》,这两个重量级文件的印发,标志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的开启。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在财力很紧张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也是对教育系统的极大鼓舞和鞭策。

  教育科研系统作为推进改革创新的人才库、建言献策的智囊团,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主动面向新时代重大课题,积极破解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

  过去一年中,全国教育科研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潜心钻研、默默奉献,在资政育人、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和引导舆论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但也要看到,与刚才讲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教育科研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集中体现在:理论供给不足,还跟不上实践发展的需要;成果转化率低,在破解现实问题方面发挥作用还不够;国际化水平不高,还不能很好适应我国教育逐步走向世界教育中心的需求;体制机制有待理顺,协同高效的科研体系尚未形成,整体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自身建设还要加强,科研评价和学术风气还存在功利化倾向等。下一步,要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精准施策,努力解决好这些问题,不断解放学术生产力,提高科研工作的贡献力。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是教育系统深入实施“奋进之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重要一年。做好教育科研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科研质量和水平,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理论体系。

  在2018年12月25日召开的第七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就加强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八个好”的要求:一是把旗举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思想指引新征程。二是把关把好。要着力把好教育科研的“政治关”“业务关”和“质量关”。三是把势判好。要研判好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现实的态势和历史的走势,为教育改革发展造势。四是把图画好。要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做好战略谋划、战术安排,提供政策工具包。五是把标定好。要确定好教育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品质。六是把桥造好。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探索形成中国教育科研的方法论。七是把人育好。要为立德树人提供指导,同时培育好科研人才队伍。八是把事办好。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解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服务。对这“八个好”,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做到“八个好”,要狠抓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定政治方向

  政治方向是教育科研的首要问题。近期,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教育系统党组织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头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要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反对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判断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二)严把政治关

  教育研究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提高政治本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严把政治关不是要干预学术自由,而是不给错误思潮、模糊认识提供舞台。处理好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的关系,不要把有政治问题的研究淡化为学术问题,也不能把单纯的学术问题上纲上线到政治问题。坚持内外有别,研究成果内部交流和公开发表有不同规则界限,对公开发表、对外发表的,要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充分预判可能产生的舆情风险和政治影响。

  (三)站稳人民立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两会”参加文艺和社科界别联组会时指出,哲学社科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教育科研工作要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找到真问题,科研工作才有了源头活水,科研工作才能与党和政府的决策需求紧密对接,研究成果才有针对性实效性,才能体现其价值和生命力。

  二、聚焦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做好教育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其中,关于“培养什么人”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关注、提得最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做好教育科研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深入研究立德树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系统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提出了思政课教师必备的六个素质: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以及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项原则: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 年,要在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上狠下功夫,认真研究如何优化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推动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各环节,贯穿教育的各领域。

  (三)研究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从根本上讲,影响立德树人落实的,还是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这“五唯”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2019年,教育部已经把评价改革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龙头,要在破除“五唯”问题上打一场硬仗,把 “硬骨头”啃下来,还教育清静、清爽、清新之风。教育科研工作要把破“五唯”作为研究的重点,为推进这项重大改革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体现中国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努力把我国教育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

  (一)秉持中国立场开展研究

  在一个发展中大国推进和实现教育现代化,没有先例可循,必须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教育科研系统要认真研究梳理7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经验和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进一步增强中国教育自信。

  (二)推进优秀传统的创新性发展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实践,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特有概念体系、表达方式的教育思想,如学思结合、博学审问的学习观,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知行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观,因材施教、启发教学的教学观。这些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闪耀着中国教育智慧的光芒。要高度重视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研究梳理,推进优秀教育传统的创新性发展,使之发扬光大。

  (三)重视外来经验的创造性转化

  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产生于特定的文化情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化性。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教育理念、做法和经验,不能一味拿来、盲目接受,否则就会导致“南橘北枳”“水土不服”。现在,党中央要求扩大教育等领域对外开放,2019年将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加快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等有关文件,教育科研系统也要积极“引进来”“走出去”,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借鉴,又要坚持“扬弃”的原则,重视本土化和创造性转化,从国情、教情和学情出发,批判性地学习借鉴。同时,要主动适应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形势,向世界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四、突出质量导向

  质量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要不断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教育科学真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科学,真正肩负起指导和武装教育实践的重任。

  (一)在探寻教育规律中提高质量

  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教育要做到“返璞归真”,这个“真”就是教育规律。教育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现规律。教育规律很多,如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教育与经济社会互动规律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要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要求,检验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及时调整违背教育规律的理念和做法,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二)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提高质量

  教育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好的教育研究成果必然是联系实际、经世致用的。2019年“两会”期间,围绕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学前教育、乡村“两类学校”(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中小学生减负、职业教育大发展大改革、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这其中,有些是新问题,有些是老问题,有些是老问题又出现了新情况,总之,都是亟待解决的“三关”问题。这些就是教育科研工作的任务,也是科研工作新的增长点。要紧紧围绕这些问题找准研究的切入点,不断使教育科学研究同教育实践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相匹配。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对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与学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在重塑教育生态。2019年5月,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将在我国召开,届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将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进行规划研讨。希望教育科研系统密切关注这次大会,超前谋划,加强重大理论性、原创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为我国未来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争取战略主动。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科研的薄弱环节。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我国要加快和扩大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全国教育大会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作出了战略部署。在外部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如何重整行装再出发,通过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如何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处理好教育开放与教育改革发展、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系;如何通过高校学科和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各类亟需的国际化人才,这些问题都需要教育科研部门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政策支撑。

  (三)在创新研究方法中提高质量

  教育问题涉及面广、参与方多、复杂度高,要坚持系统和协调的方法论,健全跨部门、跨机构、跨学科的协同创新机制,构建教育科研的矩阵结构,在科研经费分配使用、科研成果评价和知识产权权益分配等各方面破除壁垒,推动协同攻关。要推进研究范式转型,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改进科研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的管理体制和资源共享机制,共同打造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五、加强队伍建设

  教育事业越是向前发展,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的任务也就越来越紧迫。

  (一)激发科研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情

  科研工作者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自身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努力,更离不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只有心怀大我,至诚报国,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兴趣相结合,才能取得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学术成果。希望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站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高度,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潜心治学、攻坚克难,切实担负起科研报国的责任和使命。

  (二)为科研工作者“松绑减负”

  需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试点,科技部已经选了60多家在进行试点。党中央的精神已经非常明确,即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教育科研系统要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精神,结合各单位实际,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三)构建良好学术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要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标准,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发挥好学术评价对学术研究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建立健全惩戒监督机制,对败坏学术风气、损害学术发展的行为要“零容忍”。

  (四)健全科研队伍保障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健全各级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对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给予专门设置、专门编制、专门人员、专门经费和专门项目的支持。要摸清家底,准确掌握科研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注重梯队建设,注重队伍的多学科化。要统筹管理教研和科研队伍,充分发挥教研和科研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

  (注:本文系作者在2019年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教育研究》第5期全文刊发)。

点此注册

“可享短信提醒”

第一时间获取名校发布意向岗位!